一、這次制定出臺《防城區互市進口商品落地加工實施方案》(修正)(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的背景和重要意義是什么?
目前防城區邊民人數8萬多人,邊民通過互市貿易進口的生活用品,每人每日價值在人民幣8000元以下的,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近幾年來,我區每年互市進口商品總量20多萬噸以上,總額達30億元以上,但當前僅有約5%的互市進口商品開展了落地加工,絕大部分互市商品直接運往內陸省份,這種“通道式”的“過路經濟”,對邊境地區增加稅收、提供就業、帶動產業、集聚人流等產生的作用非常有限。隨著我區邊境貿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邊民、群眾參與到從事邊境貿易上來,邊境貿易為我區邊民、群眾實現脫貧增收、致富提供了有效渠道和保障。根據2019年國務院印發實施的《國務院關于促進邊境貿易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46號)(簡稱“國十條”)及自治區下發的《《自治區商務廳 南寧海關關于印發<加快推進互市商品落地加工實施方案(2019-2020年)> (試行)的通知》(桂商貿發(2019]17號)、《關于印發<進一步促進互市商品落地加工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桂商貿發〔2019〕72號)等相關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落實國家、自治區邊境貿易創新發展和興邊富民工作部署,做足“邊”的文章,推動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在邊境地區落地加工,支持邊境地區特色加工產業園區建設,夯實邊境地區發展的產業基礎,提高邊境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促進邊民安居樂業和邊疆長期繁榮穩定。為使工作順利完成,特制定了《實施方案》。
二、《實施方案》有什么亮點?
以加快推進邊境貿易創新發展,提升邊境貿易競爭力,擴大邊民就業, 實現穩邊安邊興邊為目標,成立互市商品落地加工領導小組,通過互市落地加工商品“集中申報”“直通式”通關等改革措施,提高通關效率,增強企業加工意愿,擴大加工產業規模。
三、《實施方案》中實施目標是如何?
目前落戶我區的互市商品落地加工項目共14個,總投資額共16.2億元,其中已有5個加工項目投產運營。2022年度,爭取互市貿易進口目標為40億元,落地加工總規模為5億元(最高可上浮不超過20%,以后年份根據上年執行實際動態調整),推動投產運營的落地加工企業8家以上;提供就業崗位1500個以上,吸收當地邊民就業800-1000人以上;為我區財政年收入增加500萬元以上。
四、《實施方案》中主要加工什么互市商品品種?
根據國家或自治區關于落地加工產業的發展規劃及指引,“十四五”期間,防城區重點發展的加工產業主要是水產品、中藥材、糧食產品加工。
五、有什么措施保障《實施方案》的實施?
《實施方案》明確要求:一是成立防城區互市商品落地加工領導小組。由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任組員,負責研究、細化改革方案,負責研究解決方案實施期間具體問題。二是做好宣傳培訓。宣傳培訓對象包括邊民、邊民互助組組長、落地加工企業、互市商品運輸工具駕駛員等代表。三是制定加工企業的準入、監管和退出機制及應急預案,制定通關作業流程,設計并印制相關紙質單證。
六、《實施方案》預期效益如何?
經濟效益:推進防城區冰凍海產品、水產品等互市貿易冷鏈商品(原料)、中草藥及農副土特產品落地加工產業發展,把防城區打造成為廣西面向東盟各國的中高端制造產品出口加工基地。
社會效益:通過項目的實施,有效提高落地加工企業的產業優勢,邊民通過專業培訓提高謀生技能,且能夠“足不出戶”在家門口就能就業獲得收入,把邊境貿易優惠政策的紅利留在邊境,讓邊民得到實惠,“興邊富民”的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文件下載:
關聯文件: